诉的分类的唯一依据是原告的诉讼请求,不能去看被告的答辩。确认之诉、给付之诉、形成之诉(改变)

形成之诉判断标准:形成之诉+原告胜诉=形成力(生效时有形成力)。合同解除不是形成之诉,在解除合同送达时就解除合同了。

诉的预备合并:原告提出的两个诉求,第二个诉求以第一个诉求成立为条件,才能审理第二个诉的,就是预备合并。也就是第二个诉求是原告预备着的。

诉讼标的:是指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请求法院作出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寻找诉讼标的就是寻找几个实体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中可以上诉的三个裁定:裁定不予受理、裁定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裁定。

裁定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管辖权转移。

三个互联网法院:北京、广州、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级别相当于基层法院。

集中管辖的:破产由债务人住所地法院管辖,公司住所地受理申请破产法院集中管辖后,所有案件都由该案管辖。破产前已经受理的案件不需要移送管辖,由受理法院先中止、有保全的解除保全、已执行的执行中止。

担保合同:

《民法典》第28条规定,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人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和组织,但必须经过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以严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的方法形成或者获取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未经对方准许私自录音、录像并不属于非法证据,是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具有证明力。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不得单独作为定案根据,但其仍旧具有证据能力,只是因为证明力较小,不能单独定案,需要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才能定案。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程序性事实适用较大可能性的证明标准;二是一般的实体性事实适用高度可能性的证明标准;三是欺诈、胁迫、恶意串通、口头遗嘱、赠与等五个特殊的实体事实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程序较大,实体高度,特殊合理)-欺胁恶口赠。


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外部用工跑不了,内部用人跑不了

有约定:
(1)合同有约定履行地,且实际履行——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法院+约定履行地法院
约定为王,以约定履行地为准。如果约定履行地与实际履行地不一致,除非双方达成书面补充协议,约定对合同履行地进行变更,否则仍以约定履行地为准。
(2)合同有约定履行地,但没有实际履行:
A约定履行地在当事人任意一方住所地的——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法院+ 约定履行地法院
B约定履行地不在当事人任意一方住所地的——管辖法院:被告住所地法院
PlanB:有约定——三无没约定地
引用

(1)原告提供了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但人民法院无法向被告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应诉通知书的,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2)原告不能提供被告准确的送达地址,人民法院经查证后仍不能确定被告送达地址的,可以被告不明确为由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即:关于被告地址不准确——原告无错,转入普通;原告有错,裁定驳回。


本证、反证判断思路:
1该证据的待证事实是什么?
2对该事实应当由谁来承担举证责任?
3该证据是谁提出来的?

承担举证责任的人提出来的是本证,反之为反证。

何为倒置?饲高医
PLanB:这一块儿原告不承担举证责任啦,被告你来举证吧

环共倒因果——环境污染、共同危险。

担保要求 应当提供
管辖法院 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其它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处理方式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30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1给银行、房管部门依据,有裁定书
2看看申请人有没有烂诉
3维护司法权威,强制措施的设立与解除都需要法院正式文书确认


第三人撤销之诉、再审案件、发回重审的案件、公益诉讼案件以及代表人诉讼,均不得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处理方式 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注意: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PlanB:
1原判正确——维持;
2事实、法律错误——有错就纠:撤改变
3事实不清——重审或改判
4严重违法——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PlanB:再审原则上级法,一多双公可原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