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回三亚》(三)
/ c/ { V5 ~. C" D+ x
4 F( `5 x7 d. e4 ? 《梦回三亚》(三——1)
% T) C8 R1 ^: B( Z9 t2 ^' ]4 m
“大小洞天”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景区,又是最富神奇色彩海南道教发祥地,它是个多主题和有争议的游览区,很多游人总是转的晕晕乎乎理不出头绪。为使朋友们更好的,对它理解和游玩,我改变写这一节的思路,打乱了景区的游览顺序,按“大小洞天来得道”、“ 寿比南山松不老”、“ 山海奇观整体观”的主题来介绍: 6 h. t% r! q e/ B) n' z
9 a7 Q( O& y2 E; @" R+ | 【概述】洞天之名则是来自道家的洞天之说,传说是神仙住的地方。大小洞天旅游区,原称“海山奇观”(古称鳌山大小洞天),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海滨,总面积22.5平方公里。自宋代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吉阳军知军(郡守)周康、后任毛奎相继开发以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d$ }. F' }( c0 H% Q& L$ p
5 s2 h+ H8 z, H4 ?$ l 走进“道观”一样的“众妙之门”——景区大门①②,高大椰树屹立于海岸,我漫步在椰林下,离海四、五十步之遥,便步入景区。 放眼远眺,碧水银波海天一色,心中顿时坦荡;仰望南山西峰,高大的栩栩如生的鉴真和尚及其弟子群雕映入眼帘…… (“众妙之门”照片)我顺着海边石板甬道,向大小洞天的深处探行。一边是连绵起伏的植被,妆点着郁郁葱葱的南山,一边是滔滔的海水翻卷,连接着浩瀚无际的南海;海堤上绿茵茵的椰林,海堤下礁石错落。眼前银沙蓝天,绿水青山,浪花飞溅,海山奇观。真可谓,海南风光无限好!
8 [' c) G8 X. c( p* D
. j2 v3 I O! y+ K5 i9 a0 a' ?7 A 【大小洞天来得道】小洞天,意为神仙居住的福地。宋淳佑丁未年(公元1247年)郡守毛奎开发并命名。洞上巨石如丘,独处鳌山(南山)之麓,鲸海之滨;临海有一椅状巨石“钓台”,相传为仙翁垂钓“六鳌”的灵座;“钓台之北的南山,传为是六只巨鳌之骨堆成。巨石上有毛奎亲题的“小洞天”、“钓台”等摩崖石刻文字。 $ b4 a/ l7 Z. R. Z: o8 e
# V9 E# N: A& T7 V3 I
我沿山南麓长约8公里的海岸虔诚的缓缓走去,质朴、自然、奇异、幽深、神秘无不体现“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浅水带中遍布着神工鬼斧、切削成的奇形怪状的大小礁石群。首先闯入眼中是只大海龟,这方圆几十米的巨石,背弓如丘、漆黑如墨,傲慢的头枕着南山之麓,身卧鲸海之滨,背上可容坐数十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小洞天”。呵呵!看来曹孟德的“神龟”不如小洞天这石龟好啊! “神龟虽寿,猷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而这石龟却头枕南山睡了几万年。(小洞天照片)/ U$ S* B& X- f; n' {3 I
$ }' K$ q8 e9 E) Z# @8 m/ V! I* i- J' D
转身溜下龟背,巨石拱眉上,镌有遒劲醒目的“小洞天”三字,这就是当年郡守毛奎神来手笔。据史料记载,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归隐于此,修建道观,传播道家文化哲学思想。南宋时期,崖州郡守毛奎就任于此,先后发现大、小洞天,并对此景区进行开发,因开发有功,卸任之时,顿悟成道,飞身成仙。因此大小洞天被称为“福泽之地”。
v6 i* ^$ w* b6 U6 H1 U8 G+ m
g2 j. ^$ D0 A+ A' m1 j 龟腹下便是“福泽之地”的神仙洞,咱也成道变回仙。兴冲冲就往洞里钻,洞穴外宽内窄,呈蜗牛壳形状,深28米,可容二、三十人。借手机的微亮入内,更显通幽曲径,鬼火似的蓝光,映衬着人影冥冥。身后的女士像劫匪,紧紧扯住我的挎包带,来到洞底儿回望另一出口 ,只见一观天的碗口小洞。据说能爬出的得道成仙,退回原入口便回到人间。奔那口去的多是半大的孩子和标准体型的人,不过我还自信过得去,身后的女士摸摸像孕妇的肚子,满脸羞涩。我怂恿说走吧,过去就不用再吃减肥药变成了仙女;洞越来越窄又上陡坡,手扶着地往上爬,窄窄缝隙紧紧的贴着前胸和后背,几乎把身体压扁,心情紧张再上洞里的阴冷,感觉女士冰冷且在抖的手往回缩,可退回去已不可能了,转不过去身,后面还堵满了人。呵呵,看来变仙女不容易啊!为变仙女豁出去,最后一道石缝脑袋已探出洞口,可她还是卡住了肚子,尴尬、无奈、羞涩的眼睛求助于我,其实别无选择,我只能使足了力气一拉,“嗤啦”人安然无恙出来了,哈哈,牛仔裤的拉锁却“笑”了……真是“福泽之地”。
/ r. p' E& M4 k! z d3 I) O7 Y! L
q) \* \& k) c3 b& Z 至此,观了巨石之奇,又进洞得了道,别具情趣。 “小洞天”外有一岩石平台,平坦如椅,因临海名曰“钓台”。石上,郡守毛奎所书“钓台”二字清晰可见。其旁还镌嵌的五言古风体《游崖县鳌山》,是现代著名文豪郭沫若于1962年游小洞天时所作,更使古石增辉。“钓台”下海水漫漫,风起时,白沫飞溅,浪遏飞舟;无浪时,清澈如镜、礁岩丛间鱼翔浅底 。 端坐钓台垂钓,顿觉心旷神怡,感知当年此间石刻的,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的《钓台》诗中垂钓的趣味,“双眼静看消长处,一竿宁计利名时”。(钓台照片)
% C% ^ c; J/ Z6 s) N
6 T) s( v# I3 r% U$ a. A0 K “洞天得道”、“钓台清心”后,沿石径走几十步,有一酷似船儿的的两头尖上翘的条石,长4.5米,宽1.9米,石身刻有“石船”二字。经考证文字为宋淳熙年间吉阳军知军周康手笔。坐在石船上虽距海30米,俯瞰湾内浪涛拍岸,远眺湾外白帆片片,犹如乘风破浪之惬意。难怪康熙年间崖州学正尹之逵《石船》诗中的,“千古仙航元不朽,登临如泛剡溪游”成了绝句。
6 a5 ^& w# J q& o
6 F, @9 @% ]! R& m! Q
9 U+ ]+ O/ V( M; c6 w(仙桃石照片)
( x/ K3 f% H7 h 再沿石径前走几十米,又遇一群怪石,什么“鉴真沐海”、 “仙桃石”、“交欢石”、“飞来石”……细细品赏,其趣无穷。“小洞天”的览游,随西北崎岖山路的上攀而告结。至半山腰,“海山奇观”巨石下壁,刻有《大小洞天记》游记,是古崖州郡守毛奎所书,另多处石刻中,也多次提及鳌山下海边有“大洞天”一景,“犹奇绝而深秘”。可我寻遍可寻之处始终不见!郁闷、好郁闷!(本节未完待续)
2 R* |" [& D3 q$ Q5 t: T) [
9 e0 [: a$ f- U4 i6 j
' M6 i2 N: L0 T) B注释:
8 C& ? v- m0 z1 F$ X& i. |①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大部分道观也同佛寺一样位于安静、空旷、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与世俗繁华隔绝,极力营造出道教中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境界。山上空气清新,住所幽静,听风声鸟鸣,看日升日落,参拜神仙,观摩法术。修道者在这样的环境清修,返璞归真,清心寡欲,加之所食纯为绿色食品,时间长了,自然集天地灵气于自身,成就仙风道骨,益寿延年。) L' e# [# C3 b% s1 ? H
% T: f, ^2 A( t: M
②旅游区入口取名“众妙之门”。《老子•一章》开宗明义,“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所谓众妙之门,就是一切变化的总门,枢纽,也就是道。“妙”即“道”也。众妙就是万物的原始,万物的根本。以此作为南山大小洞天以道家文化为主旨的旅游区的入口,充分体现“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创造出质实朴、自然、奇异、幽深的环境意境。
4 V1 X& i9 w \) R# ?$ `$ Q, R0 r
+ J8 B Q7 n8 S0 l5 G& d* f) I[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3-1 22:10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