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马莅骊 ( R8 C5 {* E; ?+ q: r) d
1 B0 D/ u/ f9 a# I
我一直记得一位老人的眼神。他每天直愣愣地坐在我住的大楼的大堂里,透过紧锁的铁门看外面的风景和来来往往的人。他像雕塑那样一坐几个小时,以致人们常常忘记了他的存在。有一天傍晚,我去父母家吃晚饭,看到他正颤巍巍地站起身,他的裤子后面湿了一大片……我真的不该回头再去看他,因为我们对望的时候,两个人都有些不知所措,而我只能落荒而逃……, _: b) D; q1 v5 y# Y# c" d' y
在看电影《爱》(Amour)的时候,忍不住频频想起这位老人。这部电影,以及这位老人,都毫不留情地直指我内心最深的恐惧——可以贫穷,可以孤独,可以死亡,但是不可以没有尊严。
* b6 |' \9 z* v" Y; q然而每一个自重的生命到头来又能为自己保存什么呢?安妮出场的时候,是一位多么有气质的老太太,喜爱音乐,喜爱阅读,受人尊敬,具有幽默感;可惜,到后来,无法站立,无法进食,无法弹奏喜欢的钢琴,无法自己上厕所,末了,像个婴孩一样被扒光了衣服由人清洗身体……更令人悲哀的是,当丈夫乔治试图安慰她、鼓励她活下去时,说,这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
, W. {& y# {$ R8 v这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 s; u( G0 {9 x/ o' n没有人能够永远活在二十岁的年少轻狂和三十岁的志得意满里。生命的设计,像是一个残忍的玩笑。软弱地来,软弱地走,偏偏中间又让人经历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无所不能的高潮,然后不论情感、意志还是体力,集体每况愈下。身体的衰微最叫人无可奈何,特别是那些追求尊贵的灵魂,性格在日趋成熟、境界在日益开阔,却抵不住疾病和衰老的侵袭。二十岁之前,我曾经接连住了两个暑假的医院,看到一些人生了病盼望着康复,也看到一些人生了病再也无法好转……即便我们能像本杰明•巴顿返老还童般地生活,结局也是差不多的:总是以一颗沧桑成熟的心在无能为力的肢体中渐渐死去。而这样的“渐渐”,可能是最为残忍的部分。
4 k8 r6 I1 [( f这样的生命设计,或许不是造物者的本意。亚当夏娃若不犯罪,人类或许不会面对死亡。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堕落后的世界,今天这样活着,明天那样衰老,少有人可以逃脱。相比之下,安妮的命运不是最悲惨的。电影取名“爱”,整个故事虽然叫人伤感,却洋溢着老夫老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暖意。比起新闻里那些司空见惯的、受到狠心保姆虐待的空巢孤老,安妮似乎要幸运一些,她的最坏遭遇就是遇到了一个强为她梳头逼她照镜子的护士;安妮的苦,在于她的敏感和自重,在于她虽然预见了自己的命运,却难以逃脱。
" Q8 i6 R7 f( ~7 V9 K人到底是脆弱的动物,而且,越是敏感自尊,越是能感知自己的脆弱。所以做丈夫的,面对毫无感知力的护士只能如此回应:我希望当你老了之后,也有人像你对病人那样对你。0 `+ i* A5 E/ M0 G
生活多么需要感知力。感知力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去体贴和怜恤他人,并在他人的处境里观照出我们同样是软弱需要被怜恤的人。而每一个稍有感知力的人,面对这样的生命轨迹,再也无法硬着颈项说:我是自己的上帝,我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 [* n. H1 A6 i3 J( g在我与那位失禁的老人尴尬相望的几周后,我鼓起勇气在教会里分享了自己最深的恐惧:上帝会不会让我尊贵地老去?于是,我的牧师指给我看当年曾经深深安慰他的经文,诗篇91章15节:“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他在急难中,我要与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尊贵。”9 O* T8 s; s- o/ ^6 U: O
——不,我并不是在传扬成功神学,我不是说基督徒就可以逃脱癌症、半身不遂和老年痴呆,完全不是,临到众人的事都是一样。我只是说,在困苦中,在恐惧中,我可以仰望神;既然有一天我将不可避免地变得跟婴孩一样软弱无力,我也只能让自己的心思意念逐渐回归到婴孩的样式,把自己的困苦和恐惧全部交给他,求他使我尊贵。
C5 ?1 l$ p: ^% z$ ^! K. |: J# x3 k# Z7 B
|
评分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