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皇太后来了 于 2012-2-3 18:58 编辑
一宫女从新加坡归来和我讲:
上周在新加坡飞北京转哈尔滨的班机上,大略体会到中国游客出国消费的豪气。
我手提的那个塑料袋,印的是一家普通书店的名字,大概是全机最寒酸的提袋。放眼望去,好些中国游客大包小包的,提的都是名牌袋子,其中一些奢侈品的洋名,我念都不会念。在机位上坐久了,借上厕所之便在机舱走动,目光扫了一下,好些人还手捧iPad玩游戏或看电影,大人小孩都有。
能坐飞机出国旅游的中国人,消费能力还真是挺强的,怪不得全世界都抢着赚人民币。
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比预计数额增长了15%,创历史最高点。世界奢侈品协会昨天发布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人已经成为节假日境外最具奢侈品购买力的消费群体,居全球之首。有外国媒体形容,中国游客出国度春节状如“春运支流”,源源流向世界各地。
其实不只是在春节期间,近年来中国大老板买外资企业和天然资源,中产阶级买房地产,太太、情妇或白领买LV包与化妆品,妈妈买奶粉,可以买的都包下,随大国崛起而形成的阔绰消费趋势日益清晰。于是乎,有人在论坛中写道,中国人在欧洲买劳力士和LV包,跟买大白菜一样。LV包知道了,可为自己“前生今世”差别之大而哀泣?
过去,免税商店里总有会说日语的店员,现在是要能说普通话的。过去是日本客被当成财神爷,现在换成了陆客。各国都把人民币当好朋友,但与40年前日本“买下全世界”的噩梦一样,“中国威胁论”也迅速在各国响起。“中国客要把全世界买下?”的耸动标题早些年前已在媒体报道中出现。
出国投资是为了赚钱,出国消费就是要买开心,有钱为王,钞票喜欢怎么甩就怎么甩,一点也不为过。在自由市场活动的个体消费者,绝对有挑选商品和服务种类和数量的权利。
而且,海外的奢侈品价格一般上只有中国国内的三分之一,中国客出国扫货很划算,有个名牌在手当移动名片,还可宣告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洋品牌店和东道国旅游业也能从中大赚一笔。中国人海外大买特买,只有赢家,没有输家,何乐不为?
但问题是,消费行为往往不只涉及简单的货币与商品交换,它还不经意地透露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与生活观,甚至是个人涵养。
部分暴发户一下累计大笔财富,个人素质和精神信仰却跟不上,不知道财富存在的真正意义。他们是在买名牌产品使用,还是在买那些个名牌的英文字母,恐怕一下也分不清;他们是买名牌衣服穿,还是被衣服穿,大概也难分辨。
在国外,为买到比国内便宜、自己又钟爱的名牌货而兴奋不已,像鸟儿一样不停地叫说“cheap”(便宜),不自觉的提高嗓门或许只是一种本能反射,却可能让人以为是在炫富。
在国内,一个国家的一小部分人群如果陷入对物质的盲目崇拜,又或大量扫货来送礼套关系,不只加重官场贪污腐败问题,也可能激化贫富阶层的对立,挑战社会和谐的底线。肯定有人要问,这些人到处买名牌,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干不干净?
又或许,从长远来看,出国大量采购奢侈品只是中国人阶段性的旅游行为,当深度渴望奢侈品的需求被满足之后,自然就会转向追求深度休闲旅游性质的观光路线。
就目前而言,因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税率为全球最高,中国人在海外的奢侈品消费还是惊人的。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促进和提振内需,如何将中高档产品的购买力从国外转移到国内是思考方向之一。
不过,有部分的国外消费肯定不能转成国内,因为在中国应该买不到。
在新加坡樟宜机场书店,我随手拿了《XX解密》、《操纵XX大》等名字耸动、封面印上几张政治人物照片的书本到柜台结账时,店员笑盈盈地问我:“是不是搭CA XXX?”
我问他怎么知道?他说,刚刚和我一样买这些书的,都搭这个航班。
|
评分
-
13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