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8 14:31:45
|
只看该作者
谁也不能否定汉语的丰富表现力,更不能怀疑国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可谁也想不到,小河沟里也能翻船。如果有人问你:“你现在如何向客人介绍你的配偶?”你恐怕还是要踌躇一会儿。
配偶?丈夫?妻子?自然不是不可以,只是在口语中一般没有这样说的,这通常只在书面上使用。拙荆?糟糠?贱内?且不说酸得掉牙,女权主义者也绝不答应。那么,把丈夫介绍为“郎君”、“官人”、“良人”、“相公”,把妻子介绍为“内子”、“细君”、“娘子”、“浑家”,行不行?肯定不行,这也太古老了。最后,只能是俗而又俗的“老婆”和“老公”了。有人会问:“先生”和“太太”不是很好么?不是很好。“先生”的任务已经是过于沉重了,对男人的尊称是“先生”,教师是“先生”,看病的大夫是“先生”,看风水的也是“先生”。现在确实被有些人拿来做“丈夫”的替代物了,好像港台的同胞更喜欢这样做。由于有特定的语境,所以谁也不会把讲话人的丈夫同教师或者医生混为一谈。但像汉语这样一种历史久远、表现力丰富的语言,居然需要用“先生”来称呼丈夫,无论如何也令人于心不甘。至于“太太”和“夫人”,这一般是用在别人妻子身上的尊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和“夫人”,如果不是开玩笑,就显得很没有文化了。可就是 “我太太”、“我夫人” 这种不大得体的称呼,现在却有点大行其道了。不知你是否看过影片《南京,南京!》,其中范伟饰演一个被日本人杀害的中国人,他对日本人说:“我太太又怀孕了!”这里编剧和导演也让人物称呼自己的妻子为“太太”。如果“太太”和“夫人”不让用,我们似乎张不开嘴了。北方人还有一个虽说老旧却还可以照用的词儿:媳妇。小伙子们常常用亲热的口吻把妻子唤做“媳妇儿”。这称呼听着也不错,有点乡土味儿。“媳妇”是多义词,也可以认为是“儿媳妇”,不过都有具体语境,用不着担心产生误解。不使用“媳妇”的中青年男性怎么办?只能用“老婆”凑合着?
困窘之际,又想起了大家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爱人”。“爱人”一词,到底语出何典,没有考证过。有人推测,始于郭沫若的《女神》,未知确否。但“爱人”先是在解放区流行开来,后来才普及到全国各地,却是一个不争之实。“爱人”这个词,从适用范围上说,可以认为是“配偶”一词的口语形式。男人女人都包括了。可惜,现在人们已经不大使用它了。不用的原因,有人说此词的含义比较暧昧,因为解放前“爱人”差不多跟“情人”等义。
多年前,我曾经在刊物上读到一个因“爱人”一词而引起误会的故事。话说我国出访的一个代表团,在美国拜会了一个很有成就的华裔学者(好像也是当地的侨领)。见面后,代表团的团长很客气地向学者问好,接着又问学者的“爱人”也好。没想到,学者大窘,顾左右而言他。团长以为学者没有听清楚,又郑重地强调说,国内朋友们特意要他转达大家对学者和爱人的问候。学者尴尬的笑道:“嗨,开玩笑啦,都这么大年纪了,哪有什么爱人?何况,我从来就没有什么爱人的!”这回轮到代表团的诸公狼狈起来:“老先生明明是有爱人的,怎么能当着儿子的面否认呢?”搞了半天,才弄明白,团长使用的“爱人”一词被误解了:团长意思指的是“夫人”,听者理解的是“情人”。
近些年来,“爱人”一词用得越来越少,“老公”、“老婆”又实在不雅,我们在社交中就面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一个新困境。老夫老妻的,向人家介绍时可以用“老伴”,年轻人呢?总不能说“这是我的伴侣”吧?你不妨留心一下,在这种场合,你和对面的朋友都使用什么词。
不仅是对外介绍没有词儿,夫妻间的互相称谓也乏善可陈。电视剧里常见有“老公”“老婆”的大呼小叫,实际生活中这种神经病并不是太多。“亲爱的”这种酸词儿,年轻时写情书也许可以一用,过日子时时挂在嘴边,就有点叫人起鸡皮疙瘩了。宋美龄受西方文化熏染,对老蒋一口一个“达令”,这位贤妻的示范作用,似乎也不大管用,很少听说有人效法。我们周围的一些家庭,干脆就“老王”、“小刘”的喊来喊去。这当然也不是不行,但总觉得跟单位里的同事没有了区别,沦为同一待遇,体现不出特殊关系的亲切,未尝不是一种遗憾。还有就是“孩儿他爸”、“孩儿他妈”了,这不仅麻烦,而且也解决不了没有孩子的夫妻的问题。再细点儿琢磨,“孩儿他爸”和“孩儿他妈”以前可能是配偶,现在是不是,还两说呢。
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问题呀,十几亿的中国人,总不会被这点事难住吧?
|
评分
-
7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