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账号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北极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边城乐享静逸美——2011花果山户外端午行小记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1:19 编辑

日光山登山


图们江两岸的中朝两国



驴友们站的石头很陡峭









远处的江湾左侧就是曾经的间岛也是延边的曾用名




DSC00675.jpg (116.44 KB, 下载次数: 32)

DSC006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1:38 编辑

华严寺
+


路过马牌村,这个村子曾经是图们第一烧烤村,村落干净整齐。村子北侧山坡上有文革时期留下的白色石块组成的毛主席万岁。




马牌二十四块石

清溪远岫散轻炊,燕戏马牌青柳丝。
一任寒云湮旧迹,难凭拙笔赋新词。
绸缪不忍多疑问,寂寞何须隐木篱。
渤海沧桑成故事,无言础石梦谁知?


马牌二十四块石遗址,位于吉林省图们市月晴乡马牌三队东侧。现存九块,其余十五块不知所踪,在遗址内发现有辽、金时期的遗物,这表明马牌二十四块石遗址始建于渤海国时期,继续沿用于辽金时期。
二十四块石的功用
  二十四块石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这是最难破解的奥秘,也是最引人入胜的问题。到目前学术界和民间大体有七种说法。
  第一是停灵说,是渤海王族的人死后抬灵柩回祖坟时供休息时用的。这种说法是把敦化六顶山古墓群视为王陵为前提的。但缺乏逻辑和证据。从两个公主的碑文分析,贞惠公主与贞孝公主的碑文文字基本相同,不同的字仅有29个。从碑文中对武则天的膜拜看,这是一个得到唐朝许可的文本,谁死了都可以用,只要象现在考试填空那样,填上男女,年龄陪葬地点即可。这充分说明渤海人对中原的礼仪是相当认同的。中原文化中礼仪的严格性是无与伦比的。在墓葬制度上只有天子皇帝才能享受隧道通墓室的待遇。因此而有鲁庄公这样周天子实在亲戚,向周王请求自己死后也能享受这种待遇遭到已经没有什么势力的周王婉言拒绝,还被人指责有野心。唐朝虽然有所放宽,但非皇帝直系血亲也还是不能有墓道的。渤海是唐朝相对自治的民族政权,因此国王的闺女死了也享受墓有隧道的待遇。但是无论如何出嫁的闺女死后必须进婆家的祖坟而不能进娘家的祖坟这一点是应当肯定的。未嫁公主死后要单独立墓,称“公主坟”,而目前渤海出土的两个公主都已经嫁人,但姐妹俩都没有与其夫合葬,这应当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有,贞惠公主墓碑的碑文“陪葬于珍陵之西原也”,也明确地否定了六顶山古墓群是王陵。珍陵,应当是王陵,但不一定是大钦貌的。因为两个公主死亡时,他还活着。虽然这不影响他修建自己的坟墓,但是,在“奉安”之前是没有正式名字的,“珍”应当是谥。看来,只能等候大祚荣、大武艺爷俩中的一个出来证明了。贞惠、贞孝两人的碑文中皆有“西原”字样。贞孝的是“陪葬于染谷之西原也”。目前,“西原”都按照方向指示词来理解,但是究竟是什么意思,仍有深入研究的必要。更加重要的是敦化所有的二十四块石,都有二到三米高基座,本来要放下棺材休息一下,还要吃力地爬那么高的土台子,渤海人不会那么愚蠢。因此,停灵说基本可以否定。
  第二是祭祀说。祭祀神灵和祖先以及战争,是中国古代的两件大事。但是渤海人的原始崇拜是什么?并不十分清楚。根据中国典籍的记载,渤海人对祖先的敬重与亵渎是相当矛盾地并存着,体现了死人必须为活人生存服务的理念。春夏之际死了人,渤海人不但会入土起冢,而且还在“冢上作屋”,不令再湿。今天看来是非常的敬重;然而,秋冬死的人就没有这样待遇了,而是把尸体切成小丁,以引诱野兽,获取更多的猎物来保证生存。上古祭祀主要用“人祭”和“动物祭”。建设庙宇等固定场所的祭祀,是社会进步到相当程度以后的事,因此,把二十四块石看作是祭祀场所的遗址,是以今度古,缺乏充分的证据。其中“二十四”数目,既与“天罡”36不符,也与“地煞”72对不上,更与星宿28联系不上。倒是与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两次月亮的变化有一定联系。所以二十四的数目与古人的宇宙观有些关系。在中国最为古老的“易”文化中,如“连山”、“归藏”和“周易”,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把偶数“八”作为宇宙万事的起点。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就可以无限地推演下去。而中国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却从两仪中的奇数出发阐述了自己的宇宙观。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道家主张“三”是万物之起点。渤海人与夏、商、周,尤其是周保持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典籍记载,渤海人定期向周朝进贡,物品既有弓箭,据说还有黄豆等农产品。说明早在春秋时期渤海人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大量地使臣往来于渤海、中原,因此中原关于“易道”的宇宙观不能不给他们以深刻的影响,与自己对天相气候的观察体验结合,逐步形成了纵八、横三的两维空间感,形成二十四是吉祥数字的观念,于是在利用某种自然力的时候,这种宇宙观就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一种遵循。
  第三是驿站说。所谓驿站,是指中国古代国家传递公文的站点。驿站与一般的旅店不同,它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不接待民间的人和事,而是专为公差服务,负责养马,做饭、住宿等。因此一般都坐落在“官道’附近,而且小的站点也有五六个人员编制,中枢的驿站如敦化额穆驿站,曾经具有近20多个正式编制,还有一定的临时工。因此,从驿站的功能看,二十四块石遗址,复原为建筑也就是25到30平方米,四面没有墙壁,承担不了驿站的任务。而且一匹马紧急时也可以一口气跑50公里,所以把二十四块石作为驿站,从距离上又显得过密。总之,驿站说还是没有足够充分的依据支撑。
  第四是商兵东进标志说。渤海地方曾经是商朝流放政治犯的地方。商纣王沃甲把他的亲哥哥箕子流放到渤海地区就是有力的佐证。但是,没有典籍证明商朝时渤海地方曾经发生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军事行动表识,其实用不着建设那么豪华的建筑,堆一些自己明白别人糊涂的标记就可以,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存在将军事路标隐藏在明显的建筑物的绘画上。如日本在大举入侵中国之前,就派商人以“仁丹”广告的形式,在中国东北的许多城市和重要村镇的高大建筑的墙壁上涂上刺眼的兰色,画一个留着小胡子的军官。据说胡子的不同长度、弯度和上翘、下陲中就暗藏了指示道路方向的玄机。因此,商兵东进标志这种说法也缺少根据。
  第五是仓廪说。即二十四块石是装东西的一种仓库的基础石。这种说法比较接近实际,非常有道理和逻辑。地处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伦春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还处于原始的氏族社会,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他们在密林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树半腰就建有十几个平方米的仓库,里边放有猎物。无论是谁,只要需要就可以自由地去取。以此为佐证,二十四块石的建筑也许也是这种功能。可是,为什么同样是鱼猎产业结构的民族,一个把仓库建在树上,一个却建在地上?这只能从渤海人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处于一种半农、半鱼、半猎的状态,因此30到35平方米的仓库里边既有猎物,也有农产品。建在地上,距离水源不远,距离山林很近,更加方便存取。但是既然是装东西的仓库,为什么没有墙呢?或许,另有所用。
  第六是民间传说。在黑龙江宁安地区,围绕二十四块石遗址,演绎出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比较能够说明二十四块石功用的主要是诸葛亮镜泊湖诛大水怪的故事。说是诸葛亮的第六个师傅北极教主,曾经嘱咐其三件事情,其中第三件就是北走四千里,远涉镜泊湖,造勇士、造排弩,诛杀大水怪。周边的二十四块石,其实是诸葛亮布下的“八卦石阵”,云云。在敦化,围绕江东二十四块石缺少一块的情形,也演绎出抗日的故事。说是其中的一块石头,长期受日精月华的历练,有了灵性,就在一天夜里。突然腾飞,打日本侵略者去了,赶回老家还在那里镇守。所以至今未归,云云。尽管历史传说,曾经是中国历史的传承手段,但是在论证二十四块石的功用方面,可取之处比较少。
  第七是风干室说。笔者受仓廪说的启示,提出了“食品加工厂”的假设。具体理由如下:其一是二十四块石顶上的建筑是这样的:它有盖可以防雨,四面虽然没有砖墙,但不等于没有木制围墙,因为无论是仓廪还是加工厂都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制式。底下用木头铺陈,形成一定高度,既可以透风,又可以防鼠类动物侵犯,四周用树枝编成的篱笆作墙,这种墙遮光透风。因此二十四块石遗址上的建筑,应当是渤海人采取风干技术保持食品长期性的公共加工场所;其二是风干技术是我国各个地方在没有冰箱、冷库情况下保持生活物资的基本手段。南方一些地方制作蜡肉依靠风干技术;西藏民族制作肉干依靠风干技术;西域各个民族制作葡萄干也依靠风干技术;就是现在东北各个地方老百姓家里边的“包米搂子”,它的基本功能也不是贮藏,而是风干。风干,能够迅速改变食品的物理形状,杀菌而又不伤害食品的有效成分,因此可以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渤海先民的鱼、猎和比较少的农业,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能做到均衡生产,一天畸多与几天不获同时存在,因此,风干可以达到以丰补欠的平衡状态,维持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渤海一定时期半鱼半农半猎的经济结构,决定了敦化四处二十四块石基本都建筑在水边山旁。有一定高度,是为了求风,既方便于风干鱼干,也方便于风干肉干,还可以风干粮食。从南方阿瓦民族原始农业采取刀耕火种时,一公顷只产四十多斤稻谷的实际判断,渤海原始农业的产量也高不了许多,但是在集中收获期间,还是显示了一定的季节性剩余,因此需要那怕是短时间的风干;其三是从二十四块石遗址的分布距离分析,当时渤海的社会形式还应当属于母系氏族社会,即一个老祖母领着一群人生产、生活。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生产的剩余不会太多,除了吃以外,可供风干的东西十分有限,因此每个部落能有一个三十多平方米的公共“风干室”应当说足够用了,而且也可能是开工不足,闲置的时间恐怕超过使用的时间。所以,我认为:二十四块石建筑实际是渤海先民的公共食品“风干室”,大约形成于商末周初。这样的假设从逻辑上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却不能够逻辑地解释为什么敦化以外的县市如安图、和龙、龙井、珲春等这些同属于古渤海之地却没有发现二十四块石的问题。或许,二十四块石真的与渤海“旧国”敦化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二十四块石蕴涵的奥秘,越是研究就越加深厚。








我们20余人每人占据一块石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01 编辑

远眺海兰河和延吉高尔夫球场




前往延吉古长城起点路上,延吉图们分界碑


一个铁门阻隔了我们,大家各显神通破门而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10 编辑

延吉古长城 
在八道沟的双峰山和延吉市北的平峰山山脊上,有古长城和烽火台遗存,其是延边古长城的组成部分。
       延边古长城西起河龙县土山乡东山村二道沟的山坡上,蜿蜒腾挪于河龙市的西城、龙门乡、龙井市的细鳞河、桃园、铜佛、延吉市的八道、烟集、长安乡等的崇山峻岭中,消失在东距延吉市15公里的磨盘山附近。多为土筑,也有石筑,全长约150公里,已发现烽火台17座。发现最长的是从细鳞河至老头沟镇的一段,约长10公里;保存最好的一段在老头沟的官船村,尚存高约3米左右。
       古长城无文献记载。据研究认为是东夏国的江城。也有认为始建于渤海,其与珲春的"边壕"一起是渤海中京和东京的拱卫之城,后为东夏国利用并改建为防御工程。还有认为其是金代长城或高句丽时期长城。


DSC00723.jpg (120.17 KB, 下载次数: 32)

DSC00723.jpg

DSC00724.jpg (118.83 KB, 下载次数: 27)

DSC00724.jpg

DSC00725.jpg (119.49 KB, 下载次数: 29)

DSC00725.jpg

DSC00726.jpg (116.11 KB, 下载次数: 25)

DSC00726.jpg

DSC00729.jpg (117.45 KB, 下载次数: 28)

DSC00729.jpg

DSC00731.jpg (243.78 KB, 下载次数: 31)

DSC00731.jpg

DSC00733.jpg (117.4 KB, 下载次数: 26)

DSC00733.jpg

DSC00734.jpg (117.68 KB, 下载次数: 32)

DSC007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29 编辑

美丽的海兰湖














DSC00759.jpg (114.56 KB, 下载次数: 35)

DSC00759.jpg

DSC00762.jpg (114.66 KB, 下载次数: 25)

DSC00762.jpg

DSC00768.jpg (117.18 KB, 下载次数: 32)

DSC00768.jpg

DSC00778.jpg (116.38 KB, 下载次数: 27)

DSC0077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33 编辑

千年古松下的美梦


DSC00781.jpg (119.25 KB, 下载次数: 37)

DSC00781.jpg

DSC00788.jpg (120.36 KB, 下载次数: 35)

DSC00788.jpg

DSC00784.jpg (117.4 KB, 下载次数: 30)

DSC0078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35 编辑

清晨起来踏青的驴友荡起了秋千


DSC00787.jpg (120.07 KB, 下载次数: 31)

DSC00787.jpg

DSC00782.jpg (116.71 KB, 下载次数: 23)

DSC00782.jpg

DSC00785.jpg (115.36 KB, 下载次数: 29)

DSC00785.jpg

DSC00786.jpg (110.63 KB, 下载次数: 32)

DSC0078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37 编辑

5日一大早起来奔赴延边大学,观赏这里的国际民族射箭邀请赛

DSC00791.jpg (116.28 KB, 下载次数: 23)

DSC00791.jpg

DSC00790.jpg (115.18 KB, 下载次数: 31)

DSC00790.jpg

DSC00789.jpg (115.91 KB, 下载次数: 38)

DSC00789.jpg

DSC00796.jpg (118.23 KB, 下载次数: 27)

DSC0079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39 编辑

最具特色的是蒙古队员和韩国队员服饰

DSC00799.jpg (117.63 KB, 下载次数: 28)

DSC00799.jpg

DSC00800.jpg (116.28 KB, 下载次数: 26)

DSC00800.jpg

DSC00802.jpg (117.14 KB, 下载次数: 34)

DSC00802.jpg

DSC00798.jpg (117.84 KB, 下载次数: 24)

DSC0079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1-6-8 07:08: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6-8 22:42 编辑

民族舞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12-1 09:49 , Processed in 0.64301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