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木棉花. 于 2013-4-1 20:57 编辑 2 ~: V5 v5 H1 r+ B/ h
9 I: i1 E1 i( `, X- G
怀念父亲( e: L: Q' j' I$ u4 X
清明将至,我想起了仙逝已久的父亲,父亲于1999年76岁时离开我们,是在平静与安祥中走向天堂的。6 f# D* e3 D# A" m& x7 k; L
父母亲的家族都生活在五常农村。后来父亲在二十几岁时从军参加了解放战争,建国后转业到地方,这样把家就落在了哈尔滨市,并把妈妈也从农村老家接到城里一起生活。我们兄妹三人才有幸出生在哈尔滨,成长在哈尔滨,这都要感谢我们的父亲。父亲转业后被安置在黑龙江省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一直做安全保卫工作,用现在的词就是保安。
: @6 h( M3 _ m' ^9 m 父亲一生勤勉、宽厚、淳朴、淡泊。尽管他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但却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和待遇,更不会去与人争抢,结果直到退休,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还是在部队时入的党。工资也是同龄人中最低的。每每想起这事,我们做子女的都替父亲感到不忿,而父亲却总是淡淡的说:比起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们,我已经够幸运了。
% A1 p* _+ r7 a" F9 t 虽然父亲对待名利的态度,让我们感到遗憾,但是他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教育,确实是我们尊敬爱戴的好父亲。* M$ t: M1 `3 W$ \: _, |# w
父亲挚爱家庭。我们年幼时,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母亲没有工作,都是靠父亲一人的工资来供养全家,自己从未买过新衣服,后来烟也戒了,把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家庭上。休息时经常出去溜弯,为的是看哪有干木匠活剩余的木块和刨花,他要拣回家用来生火。父亲就是这样勤俭治家,才使我们在最艰难的时期也都平安健康的走过来了。 x+ U; ]8 m$ q$ @2 Z% p# w
父亲怜爱母亲。父母亲婚姻带有长辈包办色彩。尽管年轻时他们也有过不少的争吵,但他们仍然相濡以沫一路走过来,而且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衰老,我们的成长,父亲越来越怜惜母亲了,连临终前最后一句话也是嘱咐我们,一定要孝敬母亲,替他多照顾母亲。
$ p! }% V1 y2 ^4 [) K 父亲疼爱子女。我们兄妹三人都是在国家物实资极度贫乏时期长大的。只能吃饱,难得吃好。每当吃细粮时父亲总是自己舍不得吃而留下,好让我们第二天多吃一点,长得壮实一些。尤其是对我,家中最小的幺女,父亲经常在下班时给我带来一个惊喜:一枝糖稀,几颗甜姑鸟,一把黑星星。就这样原本枯燥寂寞的童年,却因父亲的时常小礼物,而变得充满惊喜和欢乐。父亲自己没文化,所以非常重视我们的学业品德,我们三人能在动荡的年代在健康成长,也要感谢父亲曾经的严格要求。# y& r, E9 ~+ r/ t) W$ Z
父亲博爱亲邻。六七十年代的家庭,几乎都有五六个孩子,因此经济拮据是普遍现象。虽然我们家日子一样不宽松,但是每当有邻里有困难时,父亲都是热情相助,宁可自己系紧腰带,也从不拒绝别人,总是让别人满意而归。对待亲属更是这样。父母亲的家族都在农村,连亲带故的人特别多,他们经常来哈,这时我家既是饭店又是旅店,父亲都是真诚周到的迎来送往,走时还要买些糖果给带去,为此我童年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非常嫉妒他们,不希望他们再来。
, A" h- J; P( T% e 父亲就是这样用自己辛劳勤勉的双手把我们养大成人,用自己宽厚淳朴的品格来熏陶我们怎样做人。
4 v# j9 T: R8 G% W# @( [& s 字打到这里,父亲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清晰的浮现在我脑海里,而我的视线却模糊了……
; b4 B' R$ H' c& H 我想父亲并没有走远,他在一直关注着我们,我们的每一点点进步、快乐、幸福,都在告慰着父亲的那一颗慈祥、善良、博爱的心。我们也同样祈祷父亲在天堂一切都好。+ f" z) _! I( g5 L* C. M
|
评分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