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0 d1 U% n% e9 n+ b% _: W5 a% K0 ]
+ Z5 d" K- y7 l9 q0 I/ R% q' {
《我和禅的童话》! y6 i5 W( P- W, C
- K2 P3 q+ \! x$ D, [5 v: M. O
〖序言〗
. ~ v C5 ~4 t( |9 @" B, @0 I# ?* M9 l, X( @# I8 H% s" C8 v2 a" ]- \1 @
关于“禅”了解的很少,过去在大学“中哲史”倒是学过,没花力气钻研,也就还给老师了。近来网上“禅”声不断,大网站、小论坛,以致个人博客都纷纷谈“禅”色敬。这又让我重新认识了禅,也算是大学的补课吧!, [5 y& v2 I6 c1 S/ r: d. J# |
. u. d" _9 a* o# |1 l9 U
对于禅,自达摩①在南北朝时期来中国所开创禅宗,传至第六代宗师慧能②之后,禅宗才开始发扬光大,生生不息,派别林立,日益强盛,故以前六位宗师尊称为六祖③。 , R P6 p# I' \( J7 L
, z; `8 u% U3 P* n
) c% G6 A4 X! J$ u X0 l) V. ` “禅”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冥思,顿悟和理解的过程。很可惜时至今日,使得这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达摩曾在中国面壁九年,苦思冥想的而顿悟开创的禅宗,离我们渐趋渐远。而却在日本传承下来,得以保存并发展,因此包括英文中的“禅”也来自于日语,而不是中国这片“禅”生之地;特别近些年越南人“一行禅师”,优秀的禅宗实践家。他那具有浓厚现实生活气息的说教、美丽如诗一般的语言、充满慈爱和睿智的心灵,无一不在深深打动着渴望幸福、快乐的人们。他的《文集》被译成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在西方发达国家广为流传,成为欧美前十名畅销书中,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可我们中国的禅在哪? 5 [6 W0 N/ P+ W4 l# q
% T+ |* J# H5 |; `9 O- ^! d- i5 M 禅作为一种文化能存在和传承,总有他的道理。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发扬光大;特别是那些震撼人心的 “禅语”,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醒世恒言,相信“禅”会回到来,相信朋友们读后,能够祛除一些无端的烦恼,终身受用、幸福平安。0 v3 Z% [- v% ^) p3 B: Y3 z
- \) ^ n1 ^2 e# g 本系列禅的童话故事,想以一些著名的“禅语”作为寓意,按时代的特点整理和编写,自己也许不能胜任,只是想尝试,谢谢大家支持!+ e. k* u z0 ]$ T9 H6 G" G3 I
5 r+ y' g+ G/ P
3 l+ x4 s4 A" o1 r1 k8 d0 o+ b
4 X1 @8 c1 x/ @* S- `0 {& ^) P
) a$ m- @6 O$ x) r) h
8 `2 K& A! f- j3 ~) B" z0 ]2 E* r! }$ M% h: ^
* H9 i! S! @. {$ Z$ c0 ?
! O3 R a9 G8 K) W; k% q! U注释:
: o1 r2 {# w( G5 w2 b* \①达摩,天竺人(称古印度),禅宗二十代佛祖。是把禅学带入中土的第一人。他为弘扬佛法东渡中历尽艰辛,后终在少林寺后山面壁九年得悟大道和高深武艺。其经历充分满传奇性和戏剧性。
( B+ ~, l* Q4 B; U6 a# q 达摩到中国弘法大乘佛教之时,正值南北朝的分裂时代,社会治安极差,民心凋敝,原有的佛教教理偏重于追求个人名利,趋附权贵,造成世风日下,道德观念也俞来俞难以发挥制衡作用。达摩行医济世,遍施爱心,在下层百姓中广结善缘,引起共鸣。他救助了面临被焚噩运的麻风女小婵,在日久相处中小婵对达摩由感激而生爱情,给修心性的达摩带来不小的历练。
# _$ j- W" K5 z9 A 北魏国师流支三藏巧于言辞,善于为高官大户说经乞福,他以说法传扬自己,一时名声颇盛,因而对达摩的声誉鹊起心怀嫉恨,遂进谗言于梁朝君主梁武帝,使梁武帝对达摩这个乐于厮混民间,不先至皇宫拜见的和尚产生很大误解。又知之达摩为求救助病势沉重的小婵差点误了梁武帝的召见,听信身边伴衲臣之言的梁武帝未能接受达摩“大爱的道理”。达摩带来的全新禅理激怒了抱残守缺的大臣,他们伺机以诡计加害达摩。遂将达摩困于一地牢之中,以火焚之,达摩临危若定,突围至长江。面对滔滔江水和凶猛的追兵,以一束苇草为舟飘然渡过彼岸,众人大惊疑为神仙。% F0 V2 R/ b7 n# ~: {) N, O" b) ]) ~
达摩一路来到北魏,继续寻找师傅指引的可以弘扬大道的地方,流支三藏发现嵩山少林寺颇似达摩所说的地方,为阻止达摩修行。火烧少林。是夜突降罕见的大雨,少林寺因而无恙。达摩看到寺前的两株桂树顿明白他已经找到修行弘法的所在。在少林寺的修行依然历经磨折,达摩教练众人武功以求强身健体。练武之事竟惊动太子,太子希望与达摩精研禅理,流支三藏怕危及自己的国师之位,又起害达摩之心。他令人教唆小婵初谙男女之事,用以诱惑达摩,幸而达摩灵智不泯,决心到山洞中面壁,斩断情孽。4 \0 J! k, k. f# H6 Z6 ^
达摩面壁九年,对禅学佛理和武功都有了更深的彻悟,而流支三藏对他的五次陷害反成就了大师的功德。达摩把自己的所悟所得耐心地传给大弟子小四。少林寺住持慧光感于达摩的功力,主动让出宝座给达摩。达摩主持少林寺,开始了中国禅宗的兴起。达摩经多方考验,收神光为徒,改名慧可,即禅宗二祖。1 e, n* F1 x. v7 g7 @, O, H
达摩觉得已完成了在中土弘法的大业,想返回久别的故国,他知道百姓和弟子们不舍他离去,就乘机假做中毒不治,溘然化灭。灭渡二年后,有人见到只穿着一只芒鞋的达摩……再查看棺中果然无尸。达摩祖师只履西归的佳话传遍天下,流支三藏竟震惊得跌落山谷而死。 ; r( N3 w+ L% n7 b1 L* ^/ g: B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 R* d/ V8 J. j Y
历史上还流传下来不少关于达摩的故事,其中家喻户晓、为人乐道的有:一苇渡江、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这些美丽动人的故事,都表达了后人对达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 q' E" w% [' O1 n5 Y+ a' y, c②唐朝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这是彻底的唯心论,但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典型地体现了其唯心观点。慧能认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们在选择“成佛”道路时,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可以解脱苦难。林克回忆:毛泽东说,慧能的四句偈语指出,世间本无任何事物,故无尘埃可沾;佛性本来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胜神秀一筹。神秀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大弟子。慧能的这四句偈语就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请人代书的。他们两人的偈语都是因弘忍选择接班人而作。比较起来,弘忍更赞赏慧能的体悟,于是选择他继承自己的衣钵。 0 K. q! S% e6 X
③达摩在中国始传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9 k1 U, l! _5 h( `/ E
7 U; O( X( u2 ?1 o5 @) M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4-27 14:5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