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注册 登录
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返回首页

非洲象的个人空间 http://qzef.com:9083/?33661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哈尔滨是咋来的(3)

热度 1已有 1086 次阅读2012-8-23 23:25

哈尔滨是咋来的(3

在中东铁路修建之前,现在的哈尔滨市主城区范围内只有几个小村落。比较有故事的,一个是香坊,一个是傅家甸(今道外)

相传,1805(嘉庆十年)前后,田家烧锅创始人田保辉、田炳辉六兄弟,由吉林榆树县田家屯来到今哈尔滨市香坊,依靠"房东"阿勒楚喀旗人温八秧子,垦荒300垧,并开办烧锅 ,字号“永兴德” (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这就是哈尔滨历史上有名的田家烧锅。田家烧锅的西面,有一河北省乐亭县李姓人家来此种地为生,后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于是便在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和卫生街拐角处(今香坊公园南门对面)盖起了一座瓦房,门楼上边刻有"香坊"二字,这便是"香坊"名称的由来。

道外,旧称傅家甸。 据历史记载,傅家店原叫马场甸子,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泽地,每当松花江丰水期,一片汪洋,现南岗上坎(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带)则成了江岸。水落后水草丰盛,泡泽鱼虾成群,虽无人来此定居,却常有人放牧、捕鱼和使船,也有人搭支窝铺、帐棚临时居住。后来,随着大自然的苍桑巨变,松花江江道逐渐北滚,这里便慢慢地出现了一些岗地,且水草丰盛,土地肥沃,适于人们居住。清乾隆初年,马场甸子(现桃花巷一带)有几间房屋为阿勒楚喀副都统驻屯戍守的旗军住房。乾隆十一年(1746),清政府实行封禁政策,随阿勒楚喀副都统温喜山(音译)当差的山西人傅振基,被恩准于此(现天一街一带)落户为民,沿江捕鱼,开荒种地。后来通过傅振基又有杨、韩、刘、辛四户人家于现北七道街一带落户。人们习惯称这一带为"傅家""五家子"。这之后又陆陆续续有24户人家来此居住,随之这一带便成了马场甸中一个最大的村屯。道光年间(1821-1850)由于傅振基等几十年的艰苦经营,日渐繁荣,傅振基家便首先在现桃花巷一带开店,为过往行人,车马提供食宿,也为客户修车挂马掌,并代卖日用杂货。此后,傅家店名声就传开了。作为村名的"傅家店"也同时诞生了。到了同治年间(1862-1874)经营了几十年的傅家店衰落倒闭,但作为地名的傅家店却留传下来。1890年由傅宝山、傅宝善兄弟在这里开设了小药铺、酒馆、客店,生意日渐兴隆,逐步形成了贸易交往中心。这就是"傅家甸"的开端,也是道外区的发祥地。据史料记载,1905年前这里就设有行政性管理机构--"傅家店办事公所"19081月滨江厅第二任同知何厚祺到任后,因""字意狭,改"""",傅家甸一直沿袭下来。帝俄根据《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的有关条款,在修筑和经营铁路过程中任意侵占铁路沿线的土地,形成铁路附属地因不在中东铁路附属地之内,铁路工程局未对其进行规划建设,而把道外列为城市外的乡村。为区分城乡差别,将划分道里、南岗与道外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国境街(今承德街)。不过后来,道外各界商众和中国地方政府亦对区域内进行了统一规划改造。

    18984月23  俄国工程师希特洛夫斯基率特别考察队到哈,驻田家烧锅附近的大车店,为即将到哈的筑路工程人员安排住处。铁路建设特别考察队最初选定了位于松花江和阿什河交汇处的香坊,8000两银子买下了“田家烧锅” 作为东铁路局的临时驻地(今东香坊安埠大街中段北侧)

     1898年5月8,先遣队技师维谢洛费佐夫在今香坊公园内安设了第一座气象站69  中东铁路建设局由海参威迁到哈尔滨。副总工程师依格纳齐乌斯、第九段段长希尔科夫等人乘"布拉戈维申斯克"号轮船到哈尔滨。同日,中东铁路全线开工修筑在田家烧锅院内,一家私人经营的公共食堂也开业了。76,哈尔滨道胜分行华俄道胜银行是近代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与外资合办的银行。1895年,俄国圣彼得堡万国商务银行与法国霍丁银行、巴黎荷兰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巴黎国家贴现银行等合资成立道胜银行,注册资本600万卢布,总行设在圣彼得堡。18966月,沙俄派道胜银行董事长到北京,希望清廷政府参股该银行,以便在同其它银行竞争中取得优势。清廷政府也意识到完全由外资垄断我国的铁路建设,于己不利,因此同意此要求,出资500万两白银,合756万卢布,联合组成华俄道胜银行。根据沙俄政府颁布的《华俄道胜银行条例》规定,银行有权代收中国各种税收;有权经营与地方及国库有关的业务;可以铸造中国政府许可的货币;代还中国政府所募公债利息;敷设中国境内铁道和电线等项工程在香坊开办,第一任行长是卡普列里。81,俄国东正教会在西香坊军官街(今香政街)建立小尼古拉教堂,第一任司祭茹拉夫斯基。824,在西香坊开设了第一家鲁西阿里化妆品兼理发店。不久,在西香坊草料街(今香坊大街)又开办了第一家商店-罗西安洋行。12月,一所铁路小学也在香坊举行了开学典礼。

189810月,由西香坊开始向阿什河方向铺轨,同时在西香坊设置了火车站,称哈尔滨站。根据1902年《哈尔滨及郊区中东铁路附属地图》规定,将红旗大街以西划入中东铁路附属地,形成了东、西香坊。田家烧锅位于东香坊,被圈出铁路附属地。由于哈尔滨站在西香坊之内,所以整个西香坊最初被称为"哈尔滨"或“哈尔滨区”。

 7月28,中东铁路局在新市街(今南岗区大直街中段周边区),开始建筑中东铁路局机关楼房和俄国职工住房。 是年, 秦家岗(今南岗)地区的霍尔瓦特大街(今中山路)、车站街(今红军街)、大直街、海城街、铁路街建成。秦家岗马家沟木桥建成。  中东铁路护路队扩编。从俄国阿穆尔军区抽调250名士兵,组建步兵连,开入哈尔滨。 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附近地段拨给居住于哈尔滨的中国人,这条街后来被称为"中国大街"(今中央大街) 东清铁路机械总厂在埠头区开办厂长约凡。 中东铁路局印刷厂(今哈尔滨铁路局印刷厂)开办。这是哈尔滨第一个印刷厂。 俄国人在今道里区高谊街一带圈定墓地。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等七国侨民,建立"七国侨民"墓地(今省冰上运动基地)。

当时,铁路工程建设所需的建筑机器、材料,都是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或依曼起运,溯乌苏里江、黑龙江和松花江运到哈尔滨,在今通江街与中央大街之间,靠近江边稍高的地点设置的材料库(今铁路江上俱乐部附近)卸货,这便是埠头区(今道里区)的由来。因急于向西香坊以东(哈尔滨-绥芬河方向)供应铁路器材,于是就在江沿开始修筑铁路,并在江沿设置了哈尔滨最早的火车站(今兆麟公园内,后拆除),称"松花江站"

18993月,土木工程师列夫切叶夫将自己的办事处和指挥部从西香坊迁移到马家沟渡口一带(原市游泳馆附近),以便对南岗就近施工,(南岗原称秦家岗,原在今哈尔滨火车站第一站台的东头保留着一棵大榆树(大跃进年代被伐掉)便是秦家岗的历史见证。后来,由于秦家岗位于道里、道外之南,又习惯称它为南岗)并开始对南岗进行规划建设。189910月,在南岗其它建筑物尚未动工之时,就在南岗的最高点(今省博物馆广场),首先建造了一座"·尼古拉大教堂"(俗称喇嘛台)。以此为中心,向东西南北、西北、东北、布置了六条放射型路面,并在其周围和街道两旁安排了一批办公、住宅,商服网点作为配套建筑,形成了一个行政办公区。如今,还存留着一起当时的建筑,如国际饭店(旧称新哈尔滨旅馆) ,省博物馆(旧称莫斯科商场) 等。同时,中央医院(原铁路中心医院) 主楼也开始建设,另在海关街修建了几栋房屋,在原来的军官街搭起了20多所房架。

在对南岗规划建设的同时,设计者们则把道里规划建设成为商店紧凑而密集的商业区。在中央大街等几个主要街道上分布着各式各样的欧式风格的商业建筑群;在隔江相望的太阳岛上,则建有许多俄人别墅。这些与当时由中国人聚居的道外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

 

189910月,中东铁路开始向南铺轨(哈尔滨-旅顺方向),同时在今哈尔滨车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办公室及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称"松花江站",而把原"松花江站"改称"江沿站"

1903714,中东铁路全线正式通车,同时改"松花江市""哈尔滨市",改"松花江站""哈尔滨站" ,改"江沿站""码头站",改香坊"哈尔滨站""老哈尔滨站"。俄国人称南岗为"新城",中国人习惯称"新哈尔滨",这便是新老哈尔滨的由来。整个哈尔滨由埠头区(道里)、新哈尔滨区(南岗)和老哈尔滨区(香坊)三个区组成,属于中东铁路附属地,由俄国人管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加冕阳光 2013-9-28 07:26
受教了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黑龙江花果山户外网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2060834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756号

GMT+8, 2024-11-22 04:41 , Processed in 0.32044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