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0 22:05:44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1 编辑


三道街上,似这样的小作坊N多

      我们首选了这家小吃开胃。
      吸取上次一顿狂吃再不想二次的教训,我们这次采取了少吃多餐,个个击破的战略。按大兵的讲话,这二十多条街上N多家小吃,一次不多吃几家什么时候才能吃完啊?任务,是相当滴检举!

       如是,我们仨人先要了四个牛肉包子

   一碗羊杂

    一盘牛肚
   感觉:牛肚很嫩,好吃。但我没敢多吃,怕接下来的美食无地方可装。

   而对面这位就着大馇粥吃麻花的大哥,一个劲滴向我们介绍北山酒馆的熏酱之贵,说,那北山酒馆的肠老贵了,吃一次够在这儿吃三四次的了,不能去!听我们想吃火勺,爽快滴用左手往前一指,说:前边不远处就有(也不知他说的前边是什么方向)。人倒真实在,就是那吃法让俺迷糊。那国吃法呢?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0 22:18 编辑 ]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0 22:29:13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3 编辑

为了等待另一位朋友的到来,我们决定先找到火勺店。拐过升平街,发现有两个看似老店。

   不知道这两个店是否老店,看脸面是够破旧的了

    还有这么一个香油房孤零零滴立在那儿
    终于在升平街至四道街拐角处,发现了那位老兄所说的火勺店

   这样的招牌让人看着迷糊。是混沌带火勺?
   但我们决定,先不吃它,因为另一位朋友即刻就到,接到朋友再说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0 22:34:15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3 编辑


       北四道街左边是高楼林立,新店成行;右边是低矮新旧房、老店成排,这种强烈时代反差,绝对能让你恍惚中、找不着自己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0 22:48:58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2 编辑


   一抬头,看到这个松光电影院这个名字,感觉很有历史,问及旁边的当地人,却说不清楚。


   回头查资料方知,松光电影院,前身为1943年建立的大国光电影院,为资本家合资创办,位于道外区北三道街127号。1947年哈尔滨市工会店员工作队接收大国光电影院,改名为店员俱乐部,1949年由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管理委员会接管,更名为第五俱乐部。同年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指示,移交给东北影片经理公司哈尔滨分公司,1950年易名为松光电影院,1953年由哈尔滨市文化局管理。曾改名红旗电影院,1969年恢复原称,1972年归哈尔滨市电影公司直属。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0 23:33 编辑 ]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0 23:15:24

这个六十多年的老电影院让我心生感慨,我,对老道的了解得太少了!现和大家一起补上这一课,必须滴。

      据查,距今800年前的辽金时期,女真人在这里开始建立原始村落,把天恒山脚下的草原作为放马场,到了清王朝,1746年以后,随着京旗移民到此地开荒放垦,大量满汉族人涌入,从事农业和渔业,形成了固定的小村落。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中东铁路建成后,沙俄强占哈埠铁路沿线地区,划归中东铁路局管辖。松花江自西而东横贯全境,将道外区分为南、北两部分。
      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 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
      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
       素有“千年文脉、百年道外”的哈尔滨开埠地道外区,拥有国内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群、见证哈尔滨百年设治历史的道台府,历经百年生意兴隆的老字号,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虽然,我没在这里生活过,对它的记忆很模糊;虽然,当年听家母说过荟芳里(妓院),对它的印象极差。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些老建筑的喜爱!看着左边春笋般快速耸立的高楼大厦,突然对这些老建筑很是留恋不已。
       这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拆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了,或许在下一个的季节,当你偶然经过这里的时候,它们都已经消失了。这老房子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似与“情人”离别般滴伤感起来。
       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用自己的镜头记住历史的痕迹,用自己的味觉留住昨天的记忆。必须滴!
       突然感到我们的饭醉,意义非凡。
       为此,对创意的主谋——大兵同学再次提出口头表扬!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0 23:42 编辑 ]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1 09:14:43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2 编辑


   接下来的这座建筑是哈市一类保护建筑,建成于30年的现中国农业银行。尽管脸面经过了重新装饰,但正面六根长石柱雕塑,依然尽显当年有风彩。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1 09:40:52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011-2-2 07:52 编辑

在等待朋友的时间里,我开始琢磨同记大楼,这座百看老店。
      哈尔滨人都知道同记商场是哈尔滨著名老字号之一,常称其为同记或老同记,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历史,真的需要回味,不查还真不知道同记的本来面目。
       在一位“ 老家在松花江边”的博客里,发现了如下极尽翔实的相关资料,借来一用,与大家分享中,共同回味~~
      (在此,对这位陌生的朋友表示120分的感谢!!)
       1903年,河北省乐亭县何新庄人武百祥,在哈尔滨道外唯一的一条热闹大街-南大街(即南头道街)路西开设一家小杂货铺,它就是今天同记商场的前身,当时的名字叫"仝记",后改为同记。1913年同记改为总号,并在齐齐哈尔、巴彦等市、县设支号。由于经营得法,买卖一帆风顺,获利年年倍增。

       民族资本家武百祥(河北 乐亭县 1879年----1966年)
      1918年,欧战结束后,哈尔滨又成为各国商家的竞争之地。同记为了站稳脚跟,于1920年初以巨款在傅家甸北大街购买了一处街基,开始建筑哈尔滨最新型的四层大楼,取名大罗新环球货店,并于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业。大罗新环球货店开业后,成为全国十大环球货店之一。这是因为大罗新在经营管理上突出了一个"新"字,不仅修了"洋门脸"、大玻璃橱窗、竖立金字牌匾,而且室内设有电梯和商品陈列橱,力求与外国百货店相仿。顾客都赞扬说:"到了哈尔滨,必去大罗新,电梯送上楼,满眼西洋景"。

1921年武百祥在哈尔滨道外区北头道街创办的“大罗新环球商店”   
1927年,选现址开设同记商场,新型的建筑,宏伟壮观,在同记商场开业剪彩的前夕,为了给社会各界和广大顾客提供一流的门匾书法艺术品,武百祥亲赴书家墨客荟萃的南方,聘请名人书匾。最后以重金请上海著名书法家天台山农书写了"同记商场"四个楷书大字,每字高2.2米,宽2米。书体是魏体,端庄淳朴,凝重厚实,用笔有力,苍劲挺拔,深受各界赞誉。
真是名人笔下店生辉,同记商场的匾额悬挂之后,哈埠的各界名流无不前来观光。红地金字匾额,四栓涂有金边,匾额上款题"丁卯年七月",下款落笔"天台山农书"。匾额下两侧镶嵌一副楹联:"采办环球货物,搜罗国内产品",与匾额相映生辉。从比利时定制的特大玻璃,镶在正门两侧的橱窗上。这个橱窗高4.7米,宽7.4米,是全国最大的橱窗。其装潢之讲究,设计之新颖,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使整个剧院式格局、架空式建筑大楼,呈现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解放前的同记商场
因此,同记商场开业之后,一直车水马龙,门庭若市,游人与在辽各络绎不绝,生意十分兴隆,使竞争者望尘募及。
进入20年代以来,哈尔滨以"大罗新"开业为起点,以同记商场诞生为标志,把哈尔滨乃至东北三省的民族商业推向了一个新纪元。后来佳木期的"公利源"、长春的"振兴和"都是以同记商场为蓝图建的。佳木斯的"公利源"还以高薪从同记商场聘请有经验的人员加强各部门的管理。当时的商界名流吴子青曾这样说:"傅家甸大街的兴盛与发展,盖由同记发轫"。
  哈尔滨同记事业的成功,是武百祥善于汲取教训、应用经验的结果,他把经验看成是珍贵的经商资产,他把大大小小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写出了《大罗新商店政策》。主张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是取胜的资本,必须树立顾客为本的思想,规定了”货真、价平、优待、快感”四条便利顾客的店规,还把“利顾客”与“利公司,利劳资,利同业”一同作为经营的原则,当时的有识之士看了《大罗新商店政策》之后说:这是永葆同记久盛不衰的"金字真言"。
但同记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也曾屡屡遭难。在"大罗新"开业后的第二年,同记商场开业后的第三年,都曾遭到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而同记工厂又遭受两次火灾,楼房、机器、货物全部焚烧一空。"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沦陷了。同记商场和整个民族商业一样,饱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躏和搜刮,到哈尔滨光复前夕,武百祥创办的大型工商联营企业已经奄奄一息了。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民族工商业开始复苏。同记商场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1955年12月 1日,同记商场与哈尔滨市百货公司实行公私合营,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文革"期间,同记商场曾被改名为"人民商店",1981年恢复"同记"商场的原名。

1983年,老“同记”被夷为平地,在原址重新翻建,当时它与南岗秋林、道里的哈一百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此后,“同记”商场走向了辉煌。1992年年销售额达7600万元,实现纯利润300万元。1993年至1995年,全国掀起一股国有商业企业的改造、建设热潮,“同记”又着手建设第三期改造工程,此次改造全部使用银贷款,共1.2亿元,“同记”因此背上了巨大的债务包袱,并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它摆脱不了国营“老大”的观念,员工服务态度差,商品老调、无特色,加之所处区域消费水平较低,各类专业市场多,周边交通又不配套等原因,它渐渐从“三雄之争”中黯淡出局,百年同记逐渐走入低谷。业内人士惋惜地表示,当时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是最早一批进行股份制试点的同记商场,如果有关部门的推进力度大,早已上市,就不会出现后来因改造举债而压垮企业的悲剧。据了解,当年国家在全国选了120家企业试点,现在只有8家没上市,其中就有黑龙江省的同记等2家。1995年起,同记与政府相关部门也几经找合作伙伴,最后都因推进力度不够等而半途流产。1998年起,同记处于停业、半停业状况,职工全部下岗。1999年起,同记商场由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代管。2008年7月21日到期,到期后中央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退出,在7月20日,同记商场正式关门 。

现原的同记商场已经停业了(以下为自拍)

改造成同记古玩城

同记,将彻底走进历史,成为老哈尔滨人心灵深处的瑰宝,永远在记忆的长河里绵长、久远。

[ 本帖最后由 孤独求败 于 2009-4-11 09:52 编辑 ]

不是一般的老大 发表于 2009-4-11 10:15:03

老姐:真的服你了!吃饭也能吃出个哈埠餐馆文化

孤独求败 发表于 2009-4-11 13:00:34

原帖由 不是一般的老大 于 2009-4-11 10:15 发表 http://www.hyhgs.com/images/common/back.gif
老姐:真的服你了!吃饭也能吃出个哈埠餐馆文化
饮食文化嘛,必须滴!那天一起吃啊!!

北极星 发表于 2009-4-11 14:03:31

儿时对老道外印象最深的是在南岗(哈尔滨人读四声即杠)秋林乘坐叮当作响的磨电车(哈尔滨人对有轨电车的昵称),逛道外的悠闲时光,而是没有忧愁只有快乐,没有看到过高楼广厦的恢宏只看到林立的2层造型奇特的楼房以及居民大院中摇摇欲坠的木质楼梯,还有那室内举架高达5米的老平房,这一切都深深的刻画在了脑海里永生难忘。老道外也是哈尔滨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作为哈尔滨人永远的骄傲。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饭醉团伙在行动之_饕餮之徒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