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风 发表于 2009-3-26 21:06:57

是啊 一切皆为虚幻

麦莎 发表于 2009-3-29 00:29:30

2、《弘忍和慧能的故事



         2、《弘忍和慧能的故事》

弘忍五祖听说你当年选接班人,是以公平竞争来确定的?有点西方总统竞选的味道。

弘忍五祖说,是啊!大家各写一偈①来,当时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第二天清晨,我看到后此偈后没有作声,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强调修行的作用。这样理解与禅宗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没说透“禅”是感悟中得道。 本来世上是空,万物只是虚幻的印象,心原本当然是无杂念的空;禅就是保持心的原本,开悟的人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动心、不留痕,这是禅宗的境界。

弘忍五祖,这么说你没看好神秀作接班人?那后来怎么选了慧能。
http://n1.epaike.com/2009/03/25/mid_633736164953108750.jpg

呵呵!弘忍五祖说,人信缘,缘信禅啊,缘不是强求来的。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七岁就以卖柴养母;后来拜我学法,初见慧能,我便问,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什么 ?慧能答,弟子岭南人,来这不求其它,只求“做佛”!我听了随口说:你是岭南人,哪里能“做佛”!慧能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听了此话,我暗暗吃惊,便收了他安排随众僧劳动。

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欢快。当时我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我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通过考试录用,选择继承人。按照当时的院规,慧能是没资格参加的,因为他只是不识字干杂役苦僧。慧能要求也做一偈得许,由小和尚代写在佛堂的南廊神秀的偈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首偈子可以看出慧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我当时看到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慧能写的,于是叫来了慧能,当着众僧人的面数落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偈子。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慧能理解了我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时来了我的禅房,我向他讲解了《金刚经》,并传了衣钵给他。

弘忍五祖,那你为什么不当众赞扬慧能的偈子,立他为六祖呢?

哈哈!弘忍五祖说,继位之争不了得,和尚也是人啊,没参透禅的人心怀叵测,不得不防。我让慧能连夜逃走,慧能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莆田少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而神秀在第二天知道了这件事以后,曾派人去追杀慧能,但没有追到。

弘忍五祖,你真是高明,原来慧能六祖是这么产生的啊。


①偈(jì) <名>梵文Gāthā的音译“偈陀”,也有译“伽陀”、“伽他”的,简称“偈”,意为“颂”、“讽颂”。 与梵文或佛教有关的地方,“偈”均读jì,国人多读为jié,应特别指出。
  偈是佛经体裁之一,主要有两种:一曰通偈,由梵文32个章节构成;二曰别偈,共四句,每句四至七言不定。僧人常用这种四句的韵文来阐发佛理。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3-30 22:15 编辑 ]

麦莎 发表于 2009-3-29 00:38:31

http://n1.epaike.com/2009/03/25/mid_633736163500608750.jpg

灯火阑珊 发表于 2009-3-29 21:18:59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常听到这句话、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表达的是什么呢,请赐教

风之衣 发表于 2009-3-30 11:29:50

感觉真的不错   心灵净化了   :/090

麦莎 发表于 2009-3-30 12:53:15

给灯火阑珊的答疑:

给灯火阑珊的答疑:

    首先,这首诗其实叫《顿悟》,它是对应神秀那首叫做《渐进》而来。孤立从顿悟的字面是难理解的。

    神秀的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意思是说人的身心就像菩提树,明净台那样圣洁干净,一定要从自身做起,时时反省自我,不要让自己的身心被世俗污染。这也是修身养性的基础,所以叫渐进,意思是要循序渐进,要一点一点进步。

这样,对照你问的这首顿悟,也就是说当你修行,进步到一定新高度以后,就会对此有更高一步的领悟,身心都不在怎么会被污染呢?“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本来就没有菩提树这种树,明镜也不是台案,身心本来就是一种虚无的东西,是一种人们想象出来的东西,这样虚无的东西到哪去惹尘埃呢?
   
    神秀的渐进像一壶烧着的水,温度在不断的升高(量的积累),通过不断修行避免污染;慧能的顿悟却是水烧开后的蒸汽(是质变),不会受到污染。这正是禅要达到的境界。

    其次,禅就本身的佛性而言。禅宗全靠一个悟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禅宗讲求空,慧能这四句偈语的意思,就是没有意思的意思,是讲顿悟成佛。理解禅的要领把握十六个字:“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禅认为世界是什么也没有、万物只是虚幻和外相(外在的虚幻表相),我们的身心当然也是虚幻,所以无尘可染。
   
    这也就是禅讲的六根清静,四大皆空的升华。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人不要受到感官欲望的诱惑,那些只是虚幻。
   
    四大皆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缘起性空”,是要认清世间及人生的真相是虚幻,名利地位到头来都是身外之物,以解除现实中对其身心的束缚,获得解脱和自在。这样人就能积极向善、淡泊名利、乐于助人、不图回报。

    所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讲的是禅顿悟,人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动心、不留痕,这是禅达到的境界。

奈花岛 发表于 2009-3-30 18:39:51

世上万物皆为幻象,可是我还是希望这幻象能更美一些

麦莎 发表于 2009-3-30 22:03:56

3.《四祖道信收徒弘忍外传》

    3.《四祖道信收徒弘忍外传》

四祖道信,听说弘忍是黄梅人,他的出家有一则神奇的故事。 他本是破头山中栽松的修道者,曾求道信大师你, “我这一生别无所求,一心向佛。但不知佛禅的大道,能否有幸得闻呢”。是这样吗?

四祖道信玩笑着说:“我看你的年龄已经很大了,即使能够闻道,只恐你也没有时间将它大加推广,普度众生了。如果你投抬再来的话,我倒可以等你。”
   
谁想栽松道人听了,定下决心,必拜四祖你为师。 当他行走在水边时,看见了一个妙龄少女正在洗衣。他作了个揖,问道,不知能否在你家寄宿? 少女说,这事你得问我的父亲和兄长才行。栽松道者说,你先答应了我,我才好去跟他们说。 少女便答应了他,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破头山。
    http://n1.epaike.com/2009/03/25/mid_633736165479202500.jpg

几个月之后,少女忽然有了身孕。父母都为这件事深感羞耻,追问是怎么回事,少女哪里说得清楚,父母便将她赶出家门。由于生活无着落,少女不得不为乡亲做些纺织之类的活来糊口。
   
后来少女生下一子,因为这个小孩来得太蹊跷,她认为这孩子要不得,就将小孩扔进了污水沟里。第二天又思子心切,忍不住到沟边一看,看见小孩不但没有被淹死,而且浑身上下没有一点污水,光洁可爱。少女大惊,就把他抱起来,从此悉心抚养。
   
小家伙稍微大一些的时候,便随着母亲一起乞食。乡亲邻里都叫他无姓儿。后来遇见了一位见多识广的长者,长者端详小孩的模样,惊叹道:这个孩子只缺如来三十二相中的七种相,虽比不上如来,但可强一般的人千倍。
   
四祖道信,是啊!有一年,我经过黄梅,路上看见这个小孩,骨相奇秀,比一般的孩子大为不同,便问他:“你姓什么?” 小孩回答:“姓倒是有,但不常姓” 。 道信问:“是什么姓”? 小孩响亮地回答:“是佛性”!
   
我大为惊异,暗自赞叹这小孩敏捷善辩,聪颖可爱,同时想到这小孩子不愿意说出自己的姓,也许有什么苦衷,便慈祥地追问:“你难道没有姓”? 小孩仍从容地对道:“性空,所以没有”。
    四祖道信当即认定他是个法器,便派侍者到他家里,请求他的母亲准许他出家。母亲此时早已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便痛痛快快地答应了,一点也没有为难之色,并对孩子说:“你本来就是佛的弟子,现在你跟师父走吧”。
   
呵呵!是这样啊。那无姓儿后来接受了道信师父你传下的衣钵,成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3-30 22:46 编辑 ]

麦莎 发表于 2009-3-30 22:09:01

四祖寺庙

http://n1.epaike.com/2009/03/30/mid_633740157626364822.jpg

四祖寺,原名正觉禅寺,又名双峰寺,寺庙创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它不但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而且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日本、印度等在东南亚国家享有盛誉。
    四祖寺位于湖北黄梅,是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亲手创建的,寺庙自唐到清香火不断,唐宋盛极一时,有殿堂楼阁八百多间,僧侣达千余人,每年朝山香客数以万计。千百年来,寺庙历经沧桑,几经复毁,仅存十几间殿堂楼阁和一些名胜古迹。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3-30 22:24 编辑 ]

麦莎 发表于 2009-3-30 22:25:46

观音菩萨

http://www.jhsgs.com/image/y.wma

[ 本帖最后由 麦莎 于 2009-3-30 22:40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和禅的童话》(1—18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