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发表于 2011-11-16 12:22:44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脾胃篇)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脾胃篇)

脾胃篇

1.“三浊”与脾胃
《黄帝内经》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多数浮肿和胃胀,腹胀之类的肿满病,与脾密切相关。体内湿浊引起的不适和病变,也大多源自于脾虚。
这里重点说说“湿”。常常听到人们提起“寒湿”,“湿气”,“湿浊”,“痰湿”等概念,这些提法基本相当于中里老师所言的“三浊(浊气,浊水,宿便)”,中里的提法通俗易懂,更能方便大众。
脾胃不好,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很多半成品会渗入血液,流向全身各处,成为三浊的重要来源;还有一种是脾胃不好,运化能力差,食物残渣蕴积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一部分废物渗入血液,成为三浊。
这些三浊危害巨大,可能淤塞经脉血管,可能堆在肝脏促成脂肪肝,可能随血液上头影响睡眠(胃不和则寝不安),可能堆积成脓瘤肿块,可能滋生病菌病毒等等,完全称得上是万病之源。
而“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正好指明了方向,调治各种“湿浊”之病,健脾胃绝对是上上之选的方便法门。

2.
肌肉状况――脾主肉
脾主肉--《内经》。肌肉松懈,没有弹性,或者肌肉少而肥肉,囊肉多,说明脾胃不好。
一种情况是脾胃不能将食物转化成气血来濡养肌肉,未充分消化的半成品转变为肥肉,囊肉,堆在身体各处;
另一种更差,如果脾胃很弱,甚至不能化生出足够的血气来维持身体的基本运行,身体就会透支肌肉里储存的糖来救急(肌肉是个巨大的糖库,是身体的能量仓库),出现肌肉消烁的现象。一些大伤元气的人,比如经历化疗,放疗,大型手术的病人等等,也会因为血气严重不足,出现类似现象,他们的肉都是松垮夸的,肌肉透支殆尽。

3.
观察婴儿看脾胃
婴儿的脾胃功能是比较弱的。粥汤类最容易消化,所以刚出生时只能喝奶,渐渐的才能喝粥,吃些细碎而软的食物,到一定程度才能吃干饭。到了儿童阶段依然爱吃甜食(脾之味为甘,甜味是脾对应的味道)。由此可见,对于脾胃虚的人,吃粥饧类和细碎而软的食物是很好的对治方法。――反过来讲,如果你只有吃这类食物才觉得舒服,或嗜好甜食,就说明脾胃比较虚。
4.
嘴唇――脾开窍于唇。
“脾开窍于唇”,“脾之荣在唇”(内经),脾胃很好的人,吃下食物没一会儿,嘴唇就会变得红润不少;反之,如果嘴唇发白,没血色,很干,爱爆皮,裂口子,明显外翻(脾不束肌)等等,就说明脾胃不好。

5.
鼻头和鼻翼。
鼻头和鼻翼是脾胃在面部的反射区。酒为大热之物,所以长期过量饮酒的人就会鼻头鼻翼发红,俗称“酒渣鼻”。
胃经夹鼻而下,鼻翼发红的人常常是胃中有热。胃热的人通常还会容易饥饿,口臭,牙床红肿疼痛等症状――这些现象的直接原因是胃经湿浊盛,气血上逆,发于头面口腔。深层原因还是脾虚。脾的运化能力不行,使食物蕴积滞留在胃,再加上肠道不是很通畅,食物残渣下行缓慢,积久化热化腐所导致;
如果鼻头没有血色,特别白,是脾虚无力化生血气之象,有贫血的可能;
如果鼻窝总是很脏,发黑,油乎乎的总象没洗干净似的,或是长疙瘩,说明胃经血气浑浊,湿浊盛,浊物沉淀在鼻翼鼻头。从美容得角度来说,真的想根除“黑头”,调理脾胃才是治本之法。


6.
腹泻和便秘。
前面讲过,胃热的深层原因还是脾虚。有很大一部分便秘也和胃热有关,食物残渣下行缓慢,水分流失,到大肠时,已变得很干,所以出现便秘。有的朋友做了推腹法以后,发现排便顺畅了很多,这是因为推腹法促进了胃肠蠕动,加速了食物残渣的下行。如果配合每天敲打足三里,按摩小腿脾经,在中脘拔罐,效果应该会更好。

大便常常不成形,很稀,溏泄,这是脾胃虚寒的原因,而且很可能是脾肾双虚的情况(肾气不足就会引发各种虚寒症)。对治的方法包括温灸中脘,足三里,关元等穴,每天饮用一杯生姜大枣红糖水,温胃通经,散寒补血,利用推腹法除三浊,运脾胃等。

7.
眼袋。
人在正常时间睡眠时,血液归肝解毒。熬夜的人反其道而行之,使血液归肝解毒减少,因此血液变得浑浊;
另一方面,熬夜时思维活跃,大脑会调用血气维持精力,血气上行的结果是脾胃供血必然减少,消化受到抑制,因此会有更多的消化半成品渗入血液,这也会导致血气浑浊。
胃经是血气很充沛的一条经络,而眼袋的地方正是胃经的起始点,比较容易沉淀浊物,所以熬夜的人常会有黑眼圈,这正是血气浑浊的体现。
从熬夜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肝胆和脾胃的相关性。下眼袋的大小,颜色深浅,暗沉还是光泽都能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眼带大,浮肿,或者颜色暗沉,发黑都表明脾胃不好,湿浊盛。

8.
痘痘。
观察经络图,脸上两颊容易长痘痘的地方正是胃经经过的地方。痘痘多,通常是胃经气血上逆,湿浊渗出面部皮肤的结果。靠在脸上涂抹药膏来消除痘痘,可解一时之急。就像在沸腾的饺子锅里浇点凉水,水可以暂时不扑出来,但要想根除,就必须把下面的火关掉。怎样把火关掉呢?除三浊,敲打胃经,健脾胃既可。

9.
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脾虚很少单独出现,总是和其他脏腑的失衡联系在一起。最常见的就是“肝旺脾虚”和“脾肾双虚”。
总的来说,容易烦热,爱发脾气,易怒(不发出来,憋在心里也算),便秘,容易出现咽喉肿痛干痒,舌头起泡,口舌生疮,牙龈红肿溃烂等上火现象的,多属“肝旺脾虚”型,需要疏肝健脾同步进行;
而腹泻,大便稀软,溏泄,怕冷,精神不佳,健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食欲不振的,多属脾肾双虚型。需要健脾胃与补肾固肾同步进行。
当然了,也有肝火旺,脾虚,肾虚同时出现的,比如既怕冷又怕热,既爱发脾气又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这就需要疏肝,健脾,补肾三管齐下了。

至于调理脾胃的方法,在《不要被表面症状牵着鼻子走(下)》一文中已有论述,此处略。

雷蕾 发表于 2011-11-16 12:49:18

{:8_283:}{:8_283:}

无痕记 发表于 2011-11-16 14:14:02

{:8_283:}{:8_275:}{:8_285:}

沃——天天快乐 发表于 2011-11-16 14:18:57

{:8_257:}{:8_257:}

阳光雨 发表于 2011-11-16 17:27:33

楼主辛苦了,很有用的健康小知识

一品黄山 发表于 2011-11-16 17:31:03

{:8_283:}{:8_283:}

lingeger 发表于 2011-11-17 06:05:59

应该花点时间来认真看看

我行我素 发表于 2011-11-17 16:51:19

回复 lingeger 的帖子

谢谢关注,也谢谢楼上的驴友关注。{:8_25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脏六腑及血气状况的自我判断(脾胃篇)